趙新龍,男,漢族,2006年參加工作,現任中國核工業二四建設有限公司海陽核電項目部機械隊副隊長,長期從事機械設備維護保養、大型設備安拆、維修管理工作,熱愛機械,擅長創新發明,多次獲得“先進工作者”、“管理創新獎”等榮譽稱號。
多年來趙新龍發明創造的工具有:塔吊安裝用的銷軸防墜落裝置、泵管快速連接裝置、錐體自卸扳手、鋼管除銹機、門安裝快速調節工具、叉車鏟斗裝置、扣件修理機及多套門安裝專用工裝等,他的這些發明不僅解決了現場施工難題,更是每年為現場施工節省百萬余元,其中鋼管除銹機、扣件修理機、錐體自卸扳手、升降機安全踏板等4項發明榮獲國家發明專利。
AP1000施工過程中核島屏蔽門的安裝任務異常棘手,往往一個普通屏蔽門就有兩層樓高的尺寸、一節火車車廂的重量,而施工區域十幾平方米的狹小空間更是使得施工困難重重。采用傳統的支架掛倒鏈方式安裝屏蔽門時,往往需要十七、八個人同時進行人工作業,使用10幾條倒鏈進行上吊、左拉、平衡,耗時三天才能完成,勞動強度大、人工成本高。時任安裝副組長的趙新龍發現問題后,帶領團隊在安裝區域不斷進行實地觀察,幾個團隊成員圍繞著門體尺寸、安裝精度、等問題一討論就是大半天。皇天不負苦心人,三個月后趙新龍與團隊成功研發出一套安全、高效、垂直安裝精度能控制在正負1mm內的屏蔽門安裝工裝,投入使用后,原本需要3天、10幾人、10幾條倒鏈的安裝任務,僅用了6人、5個多小時就成功完成,而在海陽現場,采用這套工裝進行安裝的屏蔽門就有10膛共18扇,共節約費用約70余萬元。
海陽核電每年現場鋼管除銹量高達1000余噸,采用人工除銹每天除銹量約為50米,除銹效率低、質量差。每次走到人工除銹現場,趙新龍額頭上總會“愁容滿面”,每次駐足不超過10分鐘,他又匆匆離開。畫圖、打磨、設計……經過他與團隊的反復研究試驗,僅僅兩個月,一臺安全可靠、實用高效的鋼管除銹機誕生了。投入使用后,人工操作每小時可以完成600米,是人工除銹效率的50多倍,維修費用一年就能節約二十余萬元。如今這項發明除了在海陽核電使用以外,更是普及到了公司福清、石島灣核電甚至是民用項目。
大難題有巧思,小問題也有妙創。在1#核島塔吊拆卸時,正是他研發的逆向拆遷法,為項目部節約成本約17萬元,在大家眼里沒有他解決不了的難題,完成不了的任務。
作為核電“魯班”,趙新龍有著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、勤于思考的大腦和善于解決問題的雙手,他刻苦鉆研孜孜不倦,他巧思妙創不斷出新,他用海核艷陽下和寒風里、七年如一日的堅守和奉獻的背影,告我們什么是核工業的精神,什么是中國核建的“核電工匠”!